───感謝 聯合報 / 記者蔡家蓁 採訪報導
2020年「⾦⾨酒糟⽜教⽗」薛承琛與友⼈許清時共同創辦的⾦⾨⽜⾁品牌「 良⾦牧場 」「分家」,原總經理薛承琛與企劃經理薛柔辰⽗女退出經營,由許清時的兒⼦許⾦城接任總經理,震驚地⽅。
據了解,薛原以為許沒想要 良⾦牧場 品牌,依約定分割資產後讓對⽅先選擇,結果黯然交出努⼒經營30年品牌。據了解,今年4⽉許清時以年紀⼤了、想分家為由,要薛承琛進⾏分割,並⾔明將公司資產、⼟地、黃⾦店⾯、品牌等平分為⼆份。
但要求「你分割、我先選」,薛覺得合理就答應了。
許清時稱不要品牌 薛承琛誤信被翻盤
由於先前許都釋放不想要 良⾦品牌 訊息,甚⾄讓原本在良⾦⼯作的兒⼦、媳婦都回家休息,薛認為許清時真的不想經營。
在2020年9⽉29⽇股東會當天依約定讓許先挑,但當許清時表⽰要選擇良⾦牧場品牌那⼀份時,薛承琛當場呆住。薛家友⼈說,許老先⽣⼀直說不想要品牌,甚⾄釋放很多訊息,以致薛被誤導,
否則薛⼤可選擇抽籤,只是薛選擇相信對⽅不想要品牌,⼜認為抽籤有⼀半風險,沒想到後來情勢逆轉,「現在看來許家以退為進」是⾼招。
有⼈出價1億不賣 許⾦城:⽗對品牌 良⾦牧場 有感情
良⾦牧場 新任總經理許⾦城受訪表⽰公司不是易主,只是「股東改組」。
他說,良⾦⼀直是兩個股東組成的合夥公司,沒改組前是合夥公司、股權⼀⼈⼀半,他⽗親是掛名董事⻑,薛承琛掛名總經理,他⽗親個性低調、主內,薛主外。
2020年9⽉29⽇公司股東會議,股權已完成交接,所有員⼯權益沒受影響,他原就在公司任職,交接並沒有陣痛期,無縫接軌。
「⽗親今年86歲了,曾有⼈勸他們說經營會很辛苦,不要接啦。」
許⾦城強調,⽗親對這個品牌是有感情的,所以願意接下來繼續發揚光⼤。許⾦城說,良⾦成立30年來,早就是知名、穩固品牌,過去很多⼈都想投資良⾦。
甚⾄曾經有台灣業者出價1億元想購買良⾦這個品牌,他們沒賣就是因為對良⾦有深厚的情感;他承接良⾦後⼀切順利,未來先加強提升服務品質,把現有的做好、服務做到位,才是重要的事。
多年成果被捧⾛ 薛:太相信⼈才被擺道
丟了良⾦品牌,薛承琛⼀度相當難過。薛承琛坦⾔,聽到許先⽣說要良⾦牧場品牌時,真的超傻
眼。他透露,當初分家時,
他就是秉持「不傷公司與品牌、不傷同事與員⼯,股東不要互相傷害」三不傷原則進⾏分配,「⾃⼰就是太相信⼈才會被擺⼀道」。
儘管友⼈形容「辛苦種出鮮花卻被⼈剪⾛」,薛承琛苦笑說,或許我們現在只剩⼟壤,但只要再辛勤播種、澆⽔施肥,⼀定會再開出另⼀朵美麗的花,且更珍貴,「離開良⾦雖有不捨,卻無遺憾。」
從倉庫翻出「起家鍋」 薛家⽗女要另起爐灶
薛家⽗女打算另起爐灶,開創另⼀品牌,並已從倉庫找出「起家鍋」、昔⽇花5000元購⾃⾦酒公司報廢的蒸餾引酒鍋。
薛承琛說,這⼀次他不再養⽜,計畫以契作⽅式跟其他農⺠合作,誓⾔要當⾦⾨農友後盾,「以前我是經營⼀家牧場,未來是要照顧⾦⾨養⽜業,當全島農⺠加⼯廠。」
薛承琛說,許清時選擇良⾦牧場經營權後,他已依協議於2020年9⽉30⽇將良⾦實業有限公司及良⾦牧場營運轉移給對⽅,
為保障員⼯因公司經營團隊異動影響,已事先結算員⼯年資及遣散費,交由取得⽅承接發放,⾃⼰也遵照協議於隔天點交,於2020年10⽉1⽇起退出經營,所有過程公開透明。
創造「 ⾦⾨良⾦牧場 」品牌的靈魂⼈物是前總經理薛承琛,他30年前籌資1千萬元成立牧場專營酒糟養⽜,曾是台糖以外最⼤養⽜牧場,⽜⾁乾市占率⾼達63%,如今拱⼿讓出⾃傲品牌,只能說造化弄⼈。
兒時賣菜辛苦 薛承琛任果菜管理員
幫農⺠賣菜、處理酒糟是58歲薛承琛兒時兩⼤夢想,與他來⾃窮苦家庭⽣活經驗有關。他們家靠賣菜、養豬⽜為⽣,幼年時每天凌晨12點要起床拔菜,再隨⽗親推到4公⾥外⾦城市場兜售。
⺠國50幾年還在戒嚴,⾦⾨沒路燈、泥⼟路崎嶇難⾏,從住處到市場要經過11個衛兵哨,每⼀處都要⾯對阿兵哥拿著槍厲聲問⼝令,他總回答「老百姓去賣菜」。薛承琛回憶,每個哨站要耽擱10多分鐘,遇到嚴格的阿兵哥不放⾏就必須繞路,經過「墓仔埔」聽到狗叫聲把嚇得半死,
⽗親總跟他說要像「男⼦漢」,只能繼續往前⾛。4公⾥泥路,快的話⾛2個半⼩時,剛好遇上凌晨3時採買的阿兵哥,如果當天賣個好價錢,爸爸就帶他去吃廣東粥,如果賣不好就回去吃⺟親煮的地瓜粥,
5點多再幫忙澆菜、7點多上學。薛承琛指出,因為實在太累了,每天上課都在睡,老被老師打,還常遲到,這段賣菜歲⽉太辛苦,所以他兒時就立下幫農⺠賣菜的夢想。後來他到農會任果菜管理員,建⼀個平台集中農友產品⼀起賣,完成兒時第⼀個夢想。
當年酒糟供應少 要從下午排到隔天
另個夢想是幫農⺠解決酒糟問題。他說,早年⾦⾨冬天⼭上沒草,只能買酒糟餵豬⽜,那時酒廠⼀天只有30噸酒糟,不像現在1天最少200噸,⼀⼈只能買2包,他總跟鄰居⼩孩作伴去排隊,從下午4點排到隔天早上8點買,⼤半夜要站在酒廠⾨⼝邊排隊邊睡覺,相當辛苦,
尤其他才9歲,跟其他⼤⼈擠買酒糟,每次都被擠到騰空。⺠國74年⾄78年,⾦⾨酒廠第9任廠⻑賈芸打出「賈廠⻑、賣真酒」讓⾦酒火紅起來,酒糟量變多,如今⼀天最少200公噸,後來他投資乾燥酒糟就是想完成幫助農⺠的夢想。
讚他會養⽜ ⾁⽜運銷前輩與他合作
談起養⽜、開發⽜⾁乾,薛承琛遇上兩位貴⼈。他⾼職畢業後到農會當雇員,⽉薪約1萬元,⺠國77年花15萬買29頭⽜在珠⼭老家養,79年中央派了台南縣⾁⽜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曾榮泰到⾦⾨輔導酒糟養⽜時由他接送,曾看了他的養⽜場讚譽有加,
他就辭掉農會⼯作,與曾榮泰等5⼈⼀起創立良⾦牧場,專營酒糟養⽜。「最初6名股東,籌了快1千萬成立牧場。」但引進200多隻乳公⽜卻因⽔⼟不服得了焦蟲病死了不少。
花蓮⾁鬆王老闆 建議他做⽜⾁乾
⺠國82年,花蓮⾁鬆王的老闆到⾦⾨玩時對他說「⾦⾨戰地政務解除、開放觀光」但⽜⾁餐只能在⾦⾨吃、帶不⾛,建議做⽜⾁乾,薛承琛跟友⼈曾潭著⼿研發,製作出⾦⾨第⼀包品牌⽜⾁乾。
84年⾦⾨豬隻得了⽔皰疹被台灣誤診為⼝蹄疫,中央禁⽌⾦⾨⽜隻外銷到台灣近半年,開放後他開始⼤規模飼養,全盛時期養了1300隻⽜,全台只輸台糖公司,算是全台⺠間最⼤牧場。
良⾦做乾燥酒糟 曾讓公司負債
84⾄87年間,良⾦做乾燥酒糟,但沒想像中簡單,加上當時國際⽟米等飼料價格幾乎跟乾燥酒糟
同價,酒糟賣不好,公司負債;這段時間股東陸續離開,最後剩下他與許清時2⼈。
88年6⽉3⽇⾦⾨⽜的⽔皰疹⼜被誤當⼝蹄疫,⾦⾨⽜隻禁銷台灣,這⼀禁就禁了10年6個⽉;他在89年向⾦⾨縣政府申請加⼯補助25萬, 開始全⼒⽜⾁乾⽣產製造 ,90年開發了⾦⾨⽜⾁⾓,⼀路熱賣。
良⾦牧場易主 遇到兩位貴⼈ 催⽣熱銷全國⽜⾁⾓
「公司在94、95年間是最顛峰時期,當時只有我們有⽜⾁⾓。」薛承琛驕傲地說,當時他們市占率63%,員⼯⽇以繼夜加班還不夠賣,他⼀天睡不到3⼩時,後來不少⼈投入⽜⾁乾、⽜⾁⾓製作,全盛時期⾦⾨多出11個品牌⽜⾁乾。
加班⽣產不夠賣 ⽜⾁⾓讓公司登上顛峰
105年間,有鑑於⽜⾁乾市場很競爭,他們開店賣⽜⾁麵,甚⾄研發出溫體酒糟現沖⽜⾁麵,引起話題。期間,也研發製做⽜⾁爐、⽜⾁精,並舖貨到家樂福、全聯。
⾃⼰努⼒孵出的良⾦牧場品牌拱⼿讓⼈;他說,做事有時不是講究個⼈得失,⾦⾨所有養⽜⼾都是他⼀路相挺好夥伴,今後不管在那還是會堅定協助⾦⾨縣政府保價收購⽜隻銷台。
金門養牛有獨門優勢 本島難養出這款和牛口感
金門兩大名產是高粱酒與牛肉乾,兩者背後共同連結是「酒糟」。「金門酒糟牛教父」薛承琛說,
餵食金門高粱酒糟的牛,品質口感可媲美日本和牛,堪稱是國產和牛,這也是為何不少遊客到金門指定要吃金門酒糟牛肉麵與購買牛肉乾的原因。
原是怕酒糟汙染環境 才鼓勵農民養牛
據了解,早期戰地政務時期,金門的酒廠環保意識不高,多餘酒糟統統倒進海裡,後來連一海之隔的廈門也大受影響,幾乎整個環島路沙灘都是高粱顆粒,
後來是為了解決日益增加的高粱酒糟,縣政府和農委會找出就地消化酒糟的方法就是鼓勵農民養牛,創造金門酒糟牛奇蹟。「牛是一種很神奇的動物,吃什麼飼料,就會有什麼體味。」
薛承琛說,酒糟牛與一般牛不同之處是金門牛飼料就是酒糟加草,飼料單純、酒糟乾淨,因此酒糟牛完全沒腥味,另外,小面積飼養法讓牛的運動面積變小,牛不運動,肉質會比較細嫩,且油花分布均勻。
金門牛 吃酒糟 經驗難在外地複製
薛承琛可說是金門養牛專家,他為了學習養牛,曾到台灣各處考察。他說,金門牛比較幸福,是吃酒糟,
台灣牛的飼料根據產地不同而「五味雜陳」,飼養在可口美蕃茄醬工廠附近的牛就是吃蕃茄渣,關廟附近就鳳梨皮,台糖公司附近的就吃甘蔗渣,甚至筍殼、玉米外皮等,養在食品加工區的牛就吃過期的餅乾或罐頭。
主要就是金門酒糟。在金門,酒糟一公斤賣0.02元,到了台灣一公斤要賣2元,成本差了100倍,台灣養牛戶不可能「下重本」來飼養。他說,金門牛隻飼料,酒糟占八成以上,草則不到二成,因成本差異太大,成功經驗不太容易複製。
畜試所: 金門牛 溫潤滑順、油花均勻
金門縣畜產試驗所也表示,肉質鮮美、多汁的金門牛是以高粱酒糟和牧草飼養,肉質中多了一份溫潤滑順,鮮紅色澤且油花分布均勻,口感極佳,完全顛覆過去金門牛給人的印象。
以營養價值來說,金門酒糟牛的共軛亞麻油酸、牛磺酸、生理胺基酸含量高不輸進口牛肉,是愛吃肉又怕胖的消費者絕佳的肉品選擇。
目前金門公私營酒廠每天產出的酒糟約有300噸,產量最大宗的是金酒公司。知情人士透露,金酒公司每天投入乾燥高粱約15萬公斤,產出酒糟約25萬到30萬公斤(含水丶稻殼)。
酒糟目前都是免費提供給農民使用,小戶農民自取,大戶則須請農會派車分送,運費不一, 明年起一車2.7噸運費240元,在台灣則是採公開招標出售。農戶表示,酒糟不需特別保存,只要不受潮就可以;用量少的農民,一般都會曬乾,保存久一點。
金門肉乾 產量可觀 但銷路仍受限
目前金門養了多少牛?金門縣政府建設處統計,金門現有 472個養牛戶,大概養了6300頭。每年需求超過1000頭牛,其中銷台屠宰的金門酒糟牛約600頭,金門內需市場屠宰450頭。
銷台的牛肉不一定是全牛,有時只會挑選較好部位,售價才會比較高,金門當地牛肉賣不完就拿去做牛肉亁。整體來說,金門牛肉產量可觀,但目前銷路不好,小戶平均一周賣1至2頭,產出可加工的肉重約500公斤左右,金門牛肉的肉乾多以金門本地銷售為主,八成賣給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