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金門或有到過金門旅遊的人應該都知道,金門有三寶,高梁、貢糖和菜刀,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現在金門的名產不單單只是這三個,近幾年 金門牛肉乾 和金門酸白菜也是很受前來觀光的人的喜愛。但為什麼 金門牛肉乾 會開始漸漸的有名呢?下面就來聊聊金門牛肉乾吧。
金門牛肉乾 的黃牛起源
早期金門當地的居民,有非常大的比例是都是屬於務農業,很多務農的家庭,因為在當機械務農並不那麼的發達,且機器、零件及成本的都相當高及取得不易,所以很多務農戶的家都會養黃牛。
其實很多金門當地的居民,因為宗教信仰及飲食習慣等不同的原因,所以並不喜歡且也不常吃牛肉,因此有養牛的養殖戶,也都是因為需要耕種需求而飼養。
在到了國民70開始,金門為國防重地,漸漸的因當地的軍人飲食需求因素,開始有了第一間牛肉麵店,沒想到因此吸引了許多軍人前去食用,店家生意大好而成了知名的餐廳。
金門牛肉乾 隨著金門觀光而興起
經過幾年後,金門開放且漸漸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當時在花蓮已經製作肉乾、肉鬆多年的『肉鬆王』建議金門業者要做肉乾,作為伴手禮搭上觀光開放的人潮。
不過因為當時沒有加工廠和專業師傅,因此當年是台灣代工廠製作,運到金門包裝,因此才出現了牛肉乾的產品,而早年的名氣與銷量仍不敵金門三寶 : 貢糖、鋼刀、高粱酒一直到民國88年,金門酒糟養牛面臨了疑似口蹄疫連帶活牛禁止銷台。
當時養了多達1300頭的圓頭,眼看著這麼多牛沒有銷路,不得不思考轉型出路,因此到台灣板橋一家肉乾加工廠觀摩肉乾製作。
回到金門開了第一家肉品加工廠,將當時大量的牛隻轉作加工用,並且為了要和市場做出差異,首創『隨身包牛肉角』符合消費者方便、衛生的需求,同時研究行銷廣告,因而成功塑造金門肉乾的名氣,銷量也大幅提升,成為各大網站的團購冠軍。
金門肉乾使用台灣的黃牛,在品質口感上較有咬勁 (但也有人並不喜歡黃牛的口感,認為比較硬些),但這才是正港的金門牛肉乾。
現在因為金門肉乾出名了,為了銷路為了口感,開始有許多工廠進口紐澳牛肉來加工,但那就不再是真正別具特色的金門牛肉乾了。充其量便是金門製造的牛肉乾。
如何分辨金門牛肉乾
如果單看製造地是看不出來吃到什麼產地的肉品,在金門,圓頭肉乾推出產地溯源機制,確保在地農民的生計,保障消費者。
到金門買名產時記得注意找有 源頭貼QRcode的圓頭肉乾,也可以掃掃看產地來源,確保買到真正的金門肉乾。
金門牛肉乾與觀光的推廣
科普一下,你知道金門的解除戒嚴的時間比台灣來的晚嗎?當時台灣與澎湖的解嚴時間是在1987年,而金門與馬祖卻整整晚了5年,一直到1992年的11月才宣布解嚴。因為金門與馬祖為台灣國防的第一前線,直到受當時的社會運動與執政當局的政策下,金門與馬祖才正式的解除戒嚴。
隨著金門觀光旅遊業而開始推出了牛肉相關的伴手禮產品與禮盒,再加上牛肉乾可在常溫下較長時間的保存,因此也隨著網路的興起,推廣了線上訂購與貨運配送的方便性。
金門在觀光旅遊業的發展上的資源,除了人文、歷史與地理背景及景觀外,其金門牛肉乾、高梁、貢糖及菜刀都是為金門的一大特色,皆為代表著過去金門所保留下來的人、事、物相應的發展成果。因此若有機會到訪金門時,品嘗美味金門牛肉乾的同時,不妨也多多瞭解一下 金門牛肉乾 的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