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名產 圓頭肉乾故事館

金門酒 糟牛教 父從良金牧場到圓頭肉乾的歷程。三十年來我們不變的是在地農民勤懇的心,誠實的養牛誠實的製作相關產品,一定要讓您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金門名產貢糖、菜刀、高梁酒,又被稱為金門三寶。但近年來 金門牛肉 也慢慢的發展成為金門有名的經濟產物。其中 金門牛肉中的「酒糟牛」更是聞之有名。下面就從金門牛到酒糟牛的始源與發展,來好好的介紹一下金門牛肉的演進,讓你對於金門牛肉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金門牛肉 與養殖歷程

早期金門當地的居民是屬於務農業,在當時使用機械化農耕的方式並沒有那麼的普遍與發達,在機器、零件、成本及技術的門檻與條件限制下,大部份的農戶會以養黃牛來做為耕作用。而因應酒廠釀造高粱酒產生的大量酒糟而衍生出養殖肉牛的酒糟牛產業,圓頭也就是當年在政府催生酒糟牛產業時備受賞識輔導的牛農。

 

 金門牛肉 發展成「酒糟牛」

說到「酒糟牛」就要先講到「酒糟」。酒糟是米、麥、高粱等,在釀酒後所剩餘的殘渣,又稱為酒渣或酒粕。金門最知名的高梁酒在製作的過程中,產出了大量的酒糟,因酒糟為廢棄物,早期金酒酒廠將酒糟全往海裡倒,結果造成了海域嚴重的汙染,因此過剩的酒糟便成了當時金門的很大的問題。

政府為解決高粱酒糟的問題,在民國79年農委會派專家、學者到金門視察並發起「酒糟養牛計畫」,調研團隊中時任台南肉牛合作社的曾榮泰曾主席尤為當時肉牛養殖專家,將其對肉牛養殖的專業經驗帶到金門輔導農民轉型養殖肉牛解決酒糟問題。

圓頭當年以再珠山村養殖29頭黃牛,因而獲曾主席的賞識,大力的協助、輔導圓頭研究酒糟養牛,過程中發現酒糟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些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份,研究酒糟的特性,擬出適宜的酒糟黃牛養殖技術,以環保概念將酒糟混以比例草料做為牛隻的飼料,改善了酒糟問題。

其酒糟牛在食用營養的酒糟後較不容易生病,且減少及免打抗生素等投藥動作,此外酒糟牛的肉質,油花分佈均勻、口感香軟、肉質緊

實、嚼勁具彈性,而漸漸的發展成了地方特色產業並擴大金門肉牛的養殖,同時建立金門優質牛肉之產銷體系,以促進金門的利益與觀光發展。不少民眾與企業投入牛隻飼養,至109年止金門縣牛隻的數量已翻倍成長逾6000頭。

 

金門牛肉的發展與推廣

金門養牛為高粱酒糟循環再利用的衍生產業,天然免費的酒糟是源源不絕的飼料資源,造就零養殖飼料成本,讓牛隻有穩定營養的飼料,

同時解決酒廠汙染問題, 不過也因金門處離島,易受政策影響缺乏穩定銷路,低成本卻難以成為市場競爭力。

民國88年爆發疑似口蹄疫導致牛隻禁止出口,當時圓頭在良金牧場養了1300頭牛,唯一的銷路就此關閉,當時圓頭不得不尋求轉型的機會,化危機為轉機開設加工廠。

將金門酒糟牛從原先的活牛銷台用途,延展至加工製成金門特色相關伴手禮,並投入開發多元化的酒糟牛肉相關產品。

將金門酒糟牛轉做食品加工,透過結合金門高粱開發出高粱牛肉乾、溫體鮮沖牛肉麵、牛肉爐、牛肉調理包及肥皂和沐浴乳等產品。並專研媒體行銷,塑造品牌,將酒糟牛肉產品推向新金門特產。

Share this post